☭工评社

☭工评社
在2015年因为夏天的庆盛工运,工评社新浪微博被封杀;因为秋天的骏达罢工,工评社新浪博客被封杀。但是,不久后的11月9日,工评社在谷歌博客上重生了。

工评社置顶推荐

2015年11月26日星期四

从2013农民工监测报告解读中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2013-5-21)

从2013农民工监测报告解读中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

【工评社2014年5月21日简报】5月12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了《201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http://t.cn/8sFoFG4,统计数据涵盖农村出身工人的规模、培训与就业、流向分布、收入消费居住、权益保障、新生代情况共六方面。国内各大舆论纷纷从各自视角、各自观点甚至根据各自的需要予以解读。

我们认为,官方统计数据虽然多有可疑之处(尤其是权益保障数据基本让人无法相信,例如东莞裕元大罢工发生时当地官方部门还能大言不惭自吹社保全覆盖),但部分基本统计数据,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另外,我们反对用“农民工”这个包含很深误解的概念,认为应称为“农村出身工人”或“打工者”。以下解读肯定不比砖家叫兽的水平,但至少可以做到实事求是。

根据这份报告,2013年全国农村出身工人总数为2.69亿人。从2009年到2012年,每年增加打工者约1000万人上下;但从2012到2013年只增加633万人,增长2.4%。
——这说明中国工人阶级队伍还在增长,并没有因为打工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就减少;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近2.7亿工人(加上国企工人应有3亿多),这支世界各国中最庞大的工人队伍并不会因为人数暂时增减几百万人就大受影响。

其中外出打工者1.66亿人,留在本地打工者1.03亿人,后者比前者增长更多(3.6%>1.7%)。东部跨省流出打工者只有882万人,七成多仍在东部地区省际间流动;中、西部地区跨省流出打工者分别有4000余万人和2840万人,分别有近90%和83%流向东部地区。
但总体上,外出打工者省内流动多于跨省流动(53.4%>46.6%,8900万>7700万);东、中、西部地区打工者省内流动的比例分别为82%、38%、46%;跨省者主要流向大中城市,省内流动主要流向小城镇。

——这说明外出打工者仍然比留在本地打工者多,中西部农村出身工人的大多数也还是在向东部流动,但留在本地的人也比外出打工者增长更多了。总体来看,省内流动的打工者多过跨省流动的人,但这一现象还只发生在东部发达省份(东部83%的农村出身工人在省内流动)。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46%的人在省内流动,开始接近于出省打工的人数,这说明一些西部大城市(例如成都、重庆、西安)的崛起以及众多小城镇的兴起,城乡工人的接近与融合正在加快,内地的工人队伍正在壮大。

打工者人均月收入(不包括包吃包住)2600余元,增长13.9%;而人均月生活消费支出892元,增长21.7%,其中人均月房租453元,增长27%。
——这些数字怎么计算出来的,以及数字的真实性,令人怀疑。比如月生活消费支出是否低估了,而收入是否高估了,以及不同地区收入取平均值的统计方式是否足够反映问题。但至少从这个统计看,报告反映了收入增长远远赶不上生活消费支出尤其是房租的增长。值得注意。

分行业看,制造业人均月收入2537元,建筑业2965元,批发和零售业2432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133元,住宿和餐饮业2366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297元
——这些数字非常有意思,因为除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与建筑业的收入稍微高几百块钱,其他大多数诸如制造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各种服务业的打工收入都只有2300-2500多元。这说明各行业工人的工资水平正在趋同。这证实了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只不过养活工人的费用罢了,不论什么行业都是这样。
随着劳动力充分流动到各个行业,工人工资的趋同会更加明显。
建筑业的工资稍微高一点,但付出的代价比其他行业更大,例如高强度重体力活、极为夸张的工资拖欠、高危工伤和普遍无保障等。要命还是要钱?即使挣得多一点,损害了健康,以后还不是要花钱治病,仅靠打工过活,总是这样有得有失。综合来看,打工者的收入都是差不多的,而且越来越趋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

从工人流向行业看,31%从事制造业,22%从事建筑业,其他共计46%从事各种服务业。外出打工者62%在工业领域就业,本地农村出身工人近半数在服务业领域就业。83.5%的人是受雇的劳动者,16.5%的人自营就业。受雇打工者2/3从事工业;自营就业者82%从事服务业。
——八成多的农村出身劳动者是雇佣工人,少数是自己做点小生意营生(多是个体户吧)。六成的外出打工者是产业工人,外出打工者是1.66亿人,据此计算有近1亿产业工人,此数字应该还未包括国企的产业工人。

最后,报告单列出“新生代农民工”一项,是一大新变化。80后及更年轻的农村出身工人已经有1.25亿人之多,占农村出身工人总数46.6%(近一半),占80后及更年轻的农村出身劳动者的65.5%(近2/3)。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87.3%的新生代农村出身工人没有从事过任何农业生产劳动。新生代初次外出的平均年龄仅为21.7岁,老一代初次外出的平均年龄为35.9岁。
在农村出身工人中,新生代比老一代的受教育程度更高,新生代文化程度初中占61%,高中占20%,大专及以上占13%,这三者比例老一代分别为61%、12%、2%。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新生代农村出身工人的1/3,农村出来的老一代打工者这一比例只有14%。

——这些数据显示新生代的农村出身工人实际上已经不是农民,无论生活和受教育、文化观念,都更亲近在城镇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工人。实际上,在城市里的职校、技校、中专里读书的年轻人,他们不分城乡出身的一起读书和生活,毕业后都进了工厂、工地或服务业,彼此差别越来越少了。

正是在80后、90后新生代身上,城市和农村出身工人的择业方向、受教育程度、生活追求明显地趋向相似。不同行业乃至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趋近和工人流动(例如在工厂、工地和服务业之间的流动、在各省各地区之间的流动),促使着分散各处的工人认识自己的共同命运。这个还在进行时的重大变化,必将具有深远影响。


(责编:曜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